喜欢你就关注一下,后期解锁更多新鲜资讯!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最近几个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北约峰会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遭遇冷遇,引发了对西方态度的愤怒。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与中方进行了深入会谈,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的访问也备受关注。
这些事件都反映了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和各方的利益纠葛。
本文将从中方的立场出发,分析这些事件的影响和可能的发展。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1、北约峰会画风突变,泽连斯基现场被冷落,怒斥西方“荒诞”
根据报道,最近的北约峰会在立陶宛维尔纽斯召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参加了会议。
然而,泽连斯基在会议上遭受了罕见的冷遇,与其他北约领导人的互动非常有限。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泽连斯基表达了对北约的愤怒和对西方的失望,并公开批评北约的做法。
他要求北约对乌克兰的加入给予明确回应,而不是模糊的承诺。
然而,泽连斯基的指责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愤怒,有欧洲外交官表示认为泽连斯基的做法过分。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泽连斯基在北约峰会上遭遇冷遇的原因有几个。
首先,美国不同意乌克兰加入北约,特别是在俄乌冲突未解决之际。
其次,西方担心俄罗斯的报复,不希望冲突升级为战争。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乌克兰在冲突中的表现并不出色,乌军的战绩令人失望,这使得泽连斯基在西方国家面前难以抬头。
此外,北约成员国之间也存在分歧,不是所有成员国都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美国和其他国家认为乌克兰目前还不具备加入北约的条件,乌克兰的诉求被视为过于强硬。
泽连斯基面临的局势非常困难,西方对乌克兰的兴趣正在减弱。
在经历了经济压力、难民危机、能源危机和核危机等问题之后,欧洲已经疲惫不堪。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北约成员国也不愿意卷入新的冲突和危机。
泽连斯基希望通过加入北约来获得全面的安全承诺,但美国却要求乌克兰先打败俄罗斯才能考虑加入。
这使得泽连斯基陷入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局面。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泽连斯基的高光时刻面临着黯淡的未来,他需要考虑和平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否则乌克兰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2、脱离美国“对华包围圈”,印度打响第一枪,日媒:对拜登失望倍增
据日本《现代周刊》杂志报道,由于对拜登政府的失望加倍,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脱离美国主导的“对华包围圈”。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道以“印太经济框架”为例,指出该框架遭遇了重大挫折。
根据报道,原本有14个国家成为“印太经济框架”的创始成员,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拜登政府的失望导致产生“退群”的想法,使得该框架变得毫无实质意义。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道认为,加入该框架的国家最初是出于谋取经济利益的考虑,希望美国能提供实质性的优惠政策,如取消关税和实现贸易自由化。
然而,这些国家发现美国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优惠政策,反而将它们视为对抗中国的工具,而非真正的贸易伙伴。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道指出,美国面临的困境在于,取消关税意味着美国产品将与其他国家的廉价产品竞争,对美国国内就业形势带来更大压力,这对拜登寻求连任非常不利。
然而,随着美国国力下降,其领导力受到挑战,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报道提到,东南亚国家坚持中立原则,对跟随美国对抗中国并不感兴趣。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是近邻,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在经济上需要在中美之间进行选择时,东南亚国家更有可能选择与中国加强合作。
此外,印度作为“印太经济框架”的创始成员之一,也选择退出该框架,主要出于经济原因和对框架性质的考虑。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b印度认为该框架并非纯粹的经济圈,而是针对中国的松散联盟。
作为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印度,不愿意被美国利用来遏制中国。
综上所述,由于对拜登政府的失望加倍,越来越多国家正在脱离美国主导的“对华包围圈”。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给不了这些国家想要的实质好处,同时又要求它们帮助遏制中国,这在美国国力下降的情况下变得越发困难。
如果中国提出符合这些国家利益的经济合作构想,它们很可能会积极响应,这将进一步加剧美国面临的困境,导致美国主导的“对华包围圈”土崩瓦解。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3、德总统:德不赞成,但必须接受美这一决定
据德新社7月9日的报道,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德国本身并不支持使用集束弹药,但他们必须接受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这种武器的决定。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施泰因迈尔强调:“考虑到当前的形势,我们不能阻止美国的行动。
”他进一步提到,作为德国外长,他曾在2008年代表德国签署了禁止使用集束弹药的国际条约。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施泰因迈尔曾试图与俄罗斯接触,并表示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16个月,现在必须为未来做出结论。
他表示,遗憾的是,欧洲的安全将不再与俄罗斯有共同的保障,而是需要投入巨额开支来保护自己,包括增加国防预算,以确保欧洲、北约联盟以及德国自身的人民能够获得更好的安全保护。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立场表明,德国虽然不赞成使用集束弹药,但在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下,他们认为接受美国的决定是不可避免的,以确保自身和欧洲的安全。
这也反映出德国对俄乌冲突的担忧,并意识到欧洲需要采取行动以保护自身利益。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4、耶伦访华刚结束,一架专机降落至北京,来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根据德新社的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成为继布林肯之后近期第二位访问中国的美国内阁高官。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耶伦在中国停留了四天三晚,相对于布林肯的行程时间翻倍,这使得她有更多时间与中国经济官员会面,并参加一些官方之外的活动。
耶伦表示,在她的访问期间,她与多名中方高官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左右的双边会谈,会晤是坦诚、深入和具有建设性的。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从根本矛盾和利益诉求尚未解决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布林肯、耶伦的访华,还是中美元首会晤,只具有一定程度的象征意义,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双边关系。
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也来到中国进行访问,她被誉为俄罗斯第三号实权人物。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特维延科的到来表现出了与布林肯和耶伦截然不同的风格。
她的访问在中俄官方之间保持了异常低调,直到她的专机成功降落后,中俄媒体才公布了她正式访华的消息。
据俄方报道,马特维延科此次访华是受到中方高层直接邀请的,考虑到中俄两国立法机构之间已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她的访问进展顺利并不令人意外。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特维延科的访问目的主要是参加中俄两国立法机构的第八次会议,双方将就中俄关系、立法机构合作以及中俄战略协作进行深入探讨。
这次提前举行的会议可能为普京访华铺路。
根据之前的惯例,中俄最高领导人每年都会进行互访。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领导人访问了俄罗斯,双方签署了重要文件并就众多地缘政治和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引起全球轰动。
因此,普京访华的安排已被列入日程。
马特维延科与普京关系亲密,被视为普京的“政治盟友”,因此提前访华的安排显然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次立法部门的交流活动提前举行,表明中俄全面合作进程已加快推进。
目前,中俄合作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
由于涉及的金额巨大、利益众多且具有深远影响,该项目不仅需要两国政府和企业达成一致,还需要两国立法机构的批准。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马特维延科此次访华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尽快推动合作方案的落地,缩短审批时间,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中俄关系和中美关系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进与俄罗斯的全领域务实合作关系是当前背景下的必然要求,而美国持续推动遏制和打压中国的极端政策只会加强中俄两国的凝聚力。
结语:
国际政治的变化对世界各国产生着重大影响,而泽连斯基在北约峰会上的冷遇、耶伦访华和马特维延科的到访都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事件反映了国际力量的转移和各方利益的博弈。
对于中方来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综合考虑各方立场和利益,并以和平解决争端、加强合作为出发点,推动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中方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促进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仅在头条号发布,其他平台均为搬运
原创不易,切勿抄袭,如有必将深究;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48h内联系我删除